非靶代谢组学样本送样建议
1. 悬浮细胞
① 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悬液
② 200-1000g离心5-10min,得到细胞沉淀弃培养基。
③ 加入3mL 无酶水配制的1×PBS后,悬起细胞沉淀,然后用200g离心5min,弃PBS,洗2次。
④ 转移至耐-192℃低温的螺纹口冻存管,液氮速冻1小时后,-80℃长期保存或通过干冰运输寄出。
2. 贴壁细胞
① 从培养箱取出贴壁生长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确定生长状态良好。弃培养液。
② 加入无酶水配制的预冷1×PBS后,平放轻轻摇动1min洗涤细胞,然后弃去PBS,洗2次以洗去培养液
③ 将培养皿置于冰上。向培养皿内加入4℃预冷的PBS。用干净的细胞刮棒将细胞刮于培养皿的一侧(动作要快),冰上斜置培养皿,使得缓冲液流向一侧。移液管吸取至预冷的离心管内。200-1000g离心5min-10min去上清
④ 转移至耐-192℃低温的螺纹口冻存管,液氮速冻1小时后,转移至-80℃冰箱长期保存或通过干冰运输寄出
3. 动物组织/临床组织采集
① 取新鲜组织,组织体积要小,尽量长宽高≤0.5cm,考虑到可操作性,所切组织块的大小可参考绿豆颗粒的大小。常规样本总重量不低于100mg
② 去除非研究的组织类型(如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如果是临床病变组织的取材要正确判断病变以及正常组织,应将病变组织周围的正常组织去掉,反之亦然
③ 迅速用预冷无酶水配制的1×PBS或生理盐水清洗组织表面的污渍,吸干表面的液体
④ 处理好的组织迅速放入预冷好的已写好编号的无酶的带螺纹口的耐-192℃超低温螺纹口冻存管中,液氮速冻3-4小时后于-80℃,长期保存。干冰运输
4. 植物组织组织采集
①从植物上取下新鲜的组织,样本总量建议不低于1g,如果组织较大可以尝试剪成小块
②(部分植物样本可选做)迅速用预冷的无酶水配制的1×PBS或生理盐水清洗组织表面的污渍,吸干表面的液体。用剪刀剪切成合适的大小(若非特殊情况,长度最好不要超过10cm)
③处理好的组织迅速放入预冷好的已写好编号的无酶的耐-192℃超低温螺纹口冻存管中,或用标记好名称的锡箔纸包裹好,液氮速冻3-4h,转移到-80℃长期保存,干冰寄送样本。若在离体后10min未用液氮速冻降温,极有可能引起样本降解。不可直接将样本放入-80℃保存,此时未充分淬灭的代谢物和催化酶仍然会在低温环境下发生缓慢的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树皮树根叶片等样本采集后建议用PBS清洗掉表面的泥土或污染物再进行液氮速冻。植物开花期收集花粉,用解剖针去除花药碎片等杂质并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查花粉的形态和纯度,再进行液氮速冻和保存。采集叶片样本时,最好在中午光照好的时间收集。要根据实验设计,采集样本时保持样本一致性,尤其是同一组样本(如颜色、衰老程度、叶脉占比、光照、位置等)。根部组织特别脆弱,被挤压后会变成浆糊状,所以推荐保存至离心管中,而不是锡箔纸包裹,取样时用1xPBS缓冲液或超纯水漂洗掉根上的泥土、培养基或培养液,用无尘吸水纸吸干后分装。对多汁的果实进行取样很难保持均一性(如番茄、皮、果肉、果瓤、籽的占比),建议将整个果实进行研磨、冻干,对粉末进行称重分装。
5. 体液样本
绿色肝素采血管 红色真空采血管 紫色EDTA采血管
a. 血清样本
① 建议使用进口医用血清管或真空采血管等收集全血或旋盖管收集全血样本
② 上下轻轻颠倒混匀十次后,立即将全血置于4°C或冰盒中正立放置
③ 1800g 10min离心分离得到上层血清样本(血样需在1h内进行血清分离,依据血清管操作说明或客户实验室血清分离步骤进行操作)
④ 将血清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13000 g离心2min;
⑤ 将上清转移至规格在200μL-1.5mL耐-192℃超低温螺纹口冻存管中,每份样本至少≥100μL(0.1mL)。液氮速冻3-4h后-80℃保存,干冰运输
b. 血浆样本
① 建议使用紫色EDTA抗凝管或绿色肝素抗凝管收集全血样本
② 上下轻轻颠倒混匀十次后,立即将全血置于4°C或冰盒中正立放置
③ 1200g 10min离心分离得到上层血浆样本(血样需在1h内进行血浆分离,依据抗凝管操作说明或客户实验室血浆分离步骤进行操作)
④ 将血浆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13000 g离心2min
⑤ 将上清转移至规格在200μL-1.5mL耐-192℃超低温螺纹口冻存管中,每份样本至少≥100μL(0.1mL)。液氮速冻3-4h后-80℃保存,干冰运输
c. 细胞上清液、尿液、唾液、羊水、脑脊液等
① 收集样本于15-50mL采集管,置于4°C 或冰盒中正立放置,转移至15- 50mL离心管。以下操作请在样本收集后的2小时内进行,以防蛋白降解。
② 在4°C条件下离心1000 rpm约10 min,去除细胞及碎片
③ 将上清小心倾倒入新的15-50 mL离心管(注意不要转移沉淀),在4°C条件下离心2500 rpm约10 min,去除残留的碎片及细胞
④ 转移上清至全新的耐-192℃超低温螺纹口冻存管中,液氮速冻3-4h(可选),严密封口。-80°C保存,干冰运输
6. 非致病性酵母菌、霉菌类真菌、细菌、噬菌体(菌类)
① 样品量湿重需≥200mg,显微镜下观察酵母或细菌生长状态,收集对数期的酵母菌或细菌
② 将适量体积的菌液转移至将2mL进口旋盖尖底离心管中,于4℃下14000g离心4min
③ 弃尽培养基,将沉淀迅速置于耐-192℃超低温螺纹口冻存管后,液氮速冻3-4h,-80°C保存,干冰运输
7. 微生物培养液
方法一:培养好的菌液混匀后,取大于10 mL菌液,用0.2μm孔径的过滤膜进行快速抽滤,去除菌体。将滤液分装,‐80°C冻存,干冰寄送。
方法二:培养好的菌液混匀后,取大于10 mL菌液,3000rpm,4°C离心10min,取上清,‐80°C冻存,干冰寄送。
8. 蕈类真菌(如蘑菇、木耳)
① 样品量湿重需≥2g,将真菌称重,分装多管;
② 将称重后的真菌置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入液氮快速将真菌充分研磨后,转移至耐-192℃超低温螺纹口冻存管中,-80°C保存,干冰运输
9. 粪便和肠道内容物样本
收集到新鲜粪便或肠道内容物样本后分装样本到耐-192℃低温的螺纹口冻存管中。由于粪便/肠道内容物中有非常多微生物,其代谢速度很快,反复冻融会对代谢水平有很大影响,所以采集的粪便量较大的时候,建议分装15~20管备用,立即用液氮速冻处理1h,-80°C冻存,干冰寄送。
